威海牡蛎,学名“太平洋牡蛎”,又称海蛎子、蚝,因主产地位于威海荣成市,又称“荣成牡蛎”,威海市著名海产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主产于威海市沿海海域得名。威海市文登区为主产区之一。
威海市沿海15米等深线内海域面积约150万亩,为优质的贝类养殖区或贝、参、藻多营养层次养殖区,是牡蛎栖息的理想场所。其中有些海区成为牡蛎、海带等立体养殖区。截至2019年,全市浅海人工筏式牡蛎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牡蛎鲜品年产量达5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其主产区荣成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荣誉称号。2013年9月,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威海“荣成牡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威海牡蛎壳形变化大,呈长圆形或长三角形,鳞片排列紧密,壳内面白色,内有宽大的韧带槽,闭壳肌痕大。肉肥满,口感细嫩、富有弹性、味鲜清香。生鲜牡蛎肉呈乳白色,富有弹性,闭壳肌粗大有力。具有牡蛎特有的气味,无异味;无可见泥沙,无外来杂质及吸附物。
威海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 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牡蛎的含锌量居人类食物之首。古今中外均认为牡蛎有治虚弱、解丹毒、降血压、滋阴壮阳的功能。牡蛎肉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为40-94.04mg/g,铁为5.50-8.00mg/g,硒为49.00mg/g,锌为22.54mg/g。牡蛎肉(干品)提取物中牛磺酸含量为50.6mg/g,其含量仅次于薄壳乌蛤。而远高于蚶、蛤、鱿鱼、海参等其他海产品,有“养血,补血,滋阴”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牡蛎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我国最早的药用专著《神农本草经》始载牡蛎等贝类中药7种,具有敛阴、潜阳、止汗、化痰、软坚的功用。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瘿瘤等。根据文献报道,牡蛎尚有制酸、降压、抗癌、防衰老的作用。因此,牡蛎在中国已由卫生部批准列为第一批既是药材又可作食品的保健品之一。
牡蛎壳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理工作者在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研究手段对其作了深入研究,发现其药效包括安神养心宁志、平肝熄风及平肝潜阳、化痰止咳、消虚火去内热等诸多方面。牡蛎壳与龙骨均含有大量的钙与丰富的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因此,牡蛎壳有可能作为龙骨的替代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