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青苇编工艺品,临淄区著名传统手工艺品特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因主传承和主产于淄博市临淄区王青村得名。
王青一带苇草编织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青村位于齐故城北郭,这一带水系众多,系水、渑水、画水、康浪河纵横交错,是盛产水稻、蒲草、芦苇的鱼米之乡。《晏子春秋》载:“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网,捆蒲苇,织履。”《管子·弟子职》曰:“后至就席,狭坐则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从这里可以知道,稷下学宫的学生听课时坐的是席,老师晚上睡觉枕头上有枕席。秋战国时期,这一带人们不仅开始利用蒲草、芦苇编织苇席和草鞋,而且还利用苇草进行生活装饰品、艺术品手工编织,但主要以编织苇席为主业。王青席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当时王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编织苇席业。
王青苇席一般用四穿或五穿子劈篾子,花纹细。正面基本无苇节。递边绝无双拾双压。成席后刚柔并济,色形俱佳、坚实耐用。
苇席的编制工具有穿子、磙子、剥裤刀、板刀子、穿刀子等。原材料多为芦苇,主要有绵苇、大苇、小苇和锦丈子。绵苇质地软绵,不易折,色白。大苇细、硬、黄白色。小苇:细硬、黄白色。锦丈子是渑水河生产的一种优质芦苇,其个高,上下粗细均匀,杆为白中兼黄,无杂色,色皮光亮。产地为渑水河流域的王青、邵家、西石一带。“锦丈子”加工成的苇篾,具有薄、柔、韧等特点,摸上去有绸缎般的感觉。